1.輕食不好做
可近又殺出“中式輕食”
近,“中式輕食”在微博上混的風生水起。
#如何看待中式輕食成為新風口# #中式沙拉上線3月銷量翻4倍# 等一系列關于中式輕食的話題紛紛沖上熱搜,產生了422萬的閱讀數。
吃瓜網友對于中式輕食的評價十分熱情:
“天下健身減肥人士,苦沙拉久矣,吃到中式輕食的那一刻,有種得償所愿的感覺……”
“輕食進入中國,就要有中國味道,這樣才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,要不然可沒有辦法滿足我的中國胃。”
就連丁香醫生也表示:“只要搭配合理,醬料減油、減鹽、減糖,中式輕食也有非常大的潛力!”
可見平日里,大家對于“舶來輕食”都有諸多抱怨。
對于傳統輕食來講,可能的長處就是“好看”吧。
西式輕食大多由兩部分組成,下層生菜,上層幾塊肉類、圣女果和粗糧。部分網友戲稱輕食上面那層為“輕食可食部”,即輕食可食用的部分。至于下面的菜葉部分,可能只有“澆上油醋汁,能啃三米綠化帶”的朋友,才能下咽吧。
關于“輕食好看不好吃”這件事,已經是輕食圈心照不宣的秘密了。
而中式輕食的出現,無疑解決了“舶來輕食”不好吃,這個的痛點。不是不愿意吃青菜,實在是不想像“羊吃草”那樣的方式吃生冷蔬菜。
也可以說,中式輕食的出現,拯救了“中國胃”。
2.中式輕食
和那些崛起的中式輕食品牌們
什么是中式輕食?中式輕食絕不僅僅是商超中的大拌菜。
蔬菜系列中:冷食有,東北大拌菜、涼拌金針菇、果仁菠菜;熱食有,蠔油生菜、白灼菜心、油燜菜……
不僅冷熱齊全,肉蛋品類也很豐富:椰子雞、白灼蝦、肉末蒸蛋、番茄炒蛋、椒麻手撕雞……
“輕食”本就不是指一種特定的食物,而是餐飲的一種形態。輕的不僅僅是指食材分量,更是食材烹飪方式簡約,讓食用者的營養攝取無負擔,無壓力,更健康。
中式輕食,不同于傳統沙拉僅是各種蔬菜的堆疊,食材更加豐富,制作方式也更加多樣,涼拌、白灼、油燜……
放寬了講,只要是低糖、低鹽、低油,中華美食文化浩浩蕩蕩幾千年,大部分菜品都可以通過處理,成為獨一份的“中式輕食”。
當內參君上一秒還在感慨中式輕食餐品之齊全的時候,下一秒,餐飲人已經嗅到了商機,在琳瑯滿目的輕食市場做出了很多“另類”的商品。
以輕食外賣為主打的沙野輕食推出了三款“輕食粥”,也有輕食餐廳推出了雞絲蕎麥涼面。另外,盒馬也推出了中式沙拉、魔芋涼皮等中式輕食類商品。這些“中式輕食”的出現,似乎正在掀起新的餐飲風口。
首先是今年夏天一涌而出的批中式輕食品牌。
簡糖教授,谷稻香,輕谷屋等一眾專門做中式輕食的餐飲品牌,都是在今年年初成立。
其中,簡糖教授在一開始入局輕食市場時,各大外賣平臺上的銷量便可和西式沙拉媲美。內參君了解到,簡糖教授雖然開業沒多久,是個新品牌,但是仍有一天好幾百單的外賣單量。
而谷稻香也不甘落后,不僅外賣平臺有著不錯的銷量外,在大眾點評上也收獲了一眾好評。
其中,熱菜黑椒牛肉杏鮑菇、清炒油麥菜、粗糧蝦仁成為了谷稻香的招牌菜,被反復推薦。
其次,一些西式輕食也開始跟風上新中式輕食。
中式輕食的火熱,讓做西式輕食的品牌忍不住也來分一杯羹:做西式沙拉出身的沙野輕食推出了三款“輕食粥”;喜贊春夏輕食、李子白、親覓輕趣等一眾輕食品牌也紛紛推出創意中式輕食。
不論是聲量大的輕食連鎖品牌,還是單個直營店,各種口味的“雞絲蕎麥面”成為了這些品牌們,打開中式輕食賽道的敲門磚。
還有商超生鮮品牌的大拌菜或是預制菜。
除了傳統餐飲人,生鮮商超也看中了這個新的餐飲風口。京東旗下的7鮮先是在超市中專門劃分出一大塊區域做熟食大拌菜,盒馬也推出了中式沙拉、魔芋涼皮等中式輕食類商品,并且做出不了不錯的成績。
盒馬在去年12月上線的中式沙拉,上市3個月,中式沙拉銷量猛增4倍。并且這一增長速度在入夏后持續加快……
盒馬工坊負責人張千,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:
“盒馬做輕食沙拉已經有4年時間了,在這4年的時間里,我們發現消費者對于輕食產品需求越來越多樣化。我們今年推出的中式輕食,其實就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國內消費者的需求,并且能夠覆蓋一年四季。”
對于中式輕食,她還說道:“中式沙拉,夏天既可以當成一頓輕食餐,也可以做成一道涼菜。在此同時,我們也開發了一些低能量的燜制的預制菜,以滿足不同的消費場景和大家對于輕食商品的需求。”
3.中式輕食憑什么“奮勇一搏”?
在消費升級的總趨勢下,消費者對輕食的需求還是不少的,就像“0糖0卡”的食物,不管是智商稅還是真有用,總歸越來越成為主流。
輕食,在2020年全國門店新開店5792家,關店3985家。是少數幾個在疫情期間門店數還能保持增長的餐飲品類之一。
據企查查數據顯示,我國現存“輕食”相關企業超過1.3萬家,2021年新增相關企業超過6千家,同比增長75.87%,近十年來相關企業注冊量整體呈增長趨勢。
據歐睿國際數據預計,今年我國輕食代餐市場將達到1200億元。
不管是西式還是中式,在輕食這個賽道,都有著快速迭代的現象。“新元素”、“沙拉日記”、“米有沙拉”等一批一批的品牌倒下,又有新品牌不斷涌現。
西式輕食市場已經被驗證過很難入局了,中式輕食則接過了這個市場,成為了新的突破口。
中式輕食相較于傳統西式輕食,自身獨特的優勢在于:
口味本土化
中式輕食解決了“輕食難吃”這個痛點。
西式輕食總和“吃草”、“難吃”這類詞語掛鉤,而我們所熟知的中式食物一般都跟“麻辣”、“酸辣”、“濃汁”這些詞語相連。
而這些詞匯,恰好這些都是我們所熱愛的中國味。鍋蓋一掀,熱氣蒸騰,食欲也就跟著上來了,滿足了“中國胃”。
時段全年化
因為增加了熟食、熱食,所以中式輕食淡旺季概念相對沒有那么強烈,能夠覆蓋到一年四季。
而許多西式傳統輕食店夏秋可能一天的客單數能在上百單左右,但是到了冬天,許多店的客單數便會斷崖式下跌。
很多西式輕食餐廳如秋風掃落葉般,倒在了秋冬。
鏈接全民化
和西式輕食菜品中“羽衣甘藍”、“煙熏三文魚”、“生酮牛肉”等一些不熟悉的菜名相比,“蠔油青菜”、“番茄炒蛋”這類詞更被大眾所熟知,可以讓輕食從從小眾品類走向大眾。
換句話說,這類菜品本身受眾就廣,消費者接受度高,普適性強,可以大幅降低營銷成本。
4.中式輕食是曇花一現嗎?
兩大痛點仍未解決
中式輕食想要這份1200億元的輕食市場中做大做強,并非一件易事。輕食市場的缺陷,在中式輕食這里仍未得到解決。
品牌同質化嚴重,仍是個問題
雖說只要減油、減糖,中式輕食可以有千千萬萬種做法,但是火出圈的仍是“大拌菜”、“蕎麥面”、“蠔油青菜”這幾種菜品。
相對于西式輕食受制于食材的局限性,大品牌同樣也無法把一盤沙拉玩出花樣,中式輕食能否能成功破題同質化,做出更多出圈菜品,目前仍未可知。
業態單一
內參君在之前的調查中就發現,傳統輕食市場的業態十分單一。
數據顯示,在輕食的消費中,有93%的用戶選擇線上訂餐,外賣是目前輕食消費渠道中仍然占據主導優勢。
但中式輕食目前的銷售場景仍受制于外賣、零售平臺,對于線下堂食業務的開拓難度,和傳統輕食相比,不相上下。
中餐博大精深,菜系豐富、烹飪方式多樣,并且在國內占據著的主導地位,把中餐做成輕食,商品的豐富度、本土化都有了,何須再糾結排列組合那些冰冷的菜葉。
希望中式輕食能解決輕食市場“叫好不叫座”的問題,讓這些更符合“中國胃”的品類,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