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杭州男子外賣點了“烈焰牛肉風味小串”,感覺味道不對勁。詢問商家后,發現小串是用鴨肉做的。男子認為店家存在欺詐,而店家卻表示,“烈焰牛肉風味”指的是口味,沒有什么問題。
如果商家在介紹中標明,“烈焰牛肉風味小串”的真實食材是鴨肉,那么他的說法也許站得住腳。但是鴨肉價格與牛肉價格相差數倍,明知名字可能引起誤解,卻依然沒有標明,怎么看都有“掛羊頭買狗肉”的嫌疑。
圖片來源:攝圖網
也有網友為商家辯解,“30串小串才3.9元,一分價錢一分貨,這點錢能買到串就不錯了,還吹毛求疵,怕不是職業打假人?”
一分價錢一分貨的邏輯雖然沒有毛病,但是即便低價,那也不能“貨不對板”。而且如果有人對鴨肉過敏,因吃了這份“烈焰牛肉風味小串”而住了院,又該怎么說?并且,既然存著用鴨肉充牛肉的心思,那么從食物顏色到口味都需要調整,為了達到目的,制作過程中會不會加入一些對身體有害的添加劑,這一點,誰又能說得清呢?
食品安全大于天,食材的真實性不容狡辯,描述食材豈能“抖機靈”。
本文轉載自大象新聞客戶端,評論員:陳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