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門店眾籌、員工合伙、直營管理“的華萊士”合作連鎖模式“,成為它疫情三年新增8000+門店的內驅動密碼?
2019年年底,華萊士門店達到12000+家,超過6534家肯德基與3383家麥當勞在大陸門店的數量總和。
疫情發生的2020年上半年,華萊士仍在半年時間里開出了2000+門店。如今,疫情持續三年,華萊士門店突破2萬家。
疫情三年,新增了8000多家門店,華萊士的“抗體”是怎么來的?
華萊士不是“加盟模式”,也不是“直營模式”,而是以“門店眾籌、員工合伙、直營管理”為核心的“合作連鎖模式”。
這個模式怎么來的?不斷碰壁,調整出來的。
2001年,在福州師范大學門口,第一家華萊士以“山寨肯德基”的形式誕生。
當時,華萊士目標很明確,就是“截胡”,趁著肯德基、麥當勞還沒向二三線城市擴張,模仿它們的產品和經營模式,搶先占領下沉市場。
結果事與愿違。低迷的市場反饋逼得華萊士只能迅速轉型。最后,還是用親民的“平價促銷戰略”,開始站穩腳跟。
但是,讓華萊士做大的,還是獨特的經營模式。
跟大多數企業一樣,擴張時期的華萊士最初也曾試水加盟、直營等方式“跑馬圈地”,但效果并不理想。
比如,開放加盟門店雖然省時省力,但很多門店由于經營管理不夠專業,導致盈利弱,存活率低。而傳統直營對資金要求高,速度慢、管理成本高,都不現實。
事實上,直到2022年,選直營連鎖,還是選加盟連鎖,仍然是一些餐飲人的選擇難題。很多人困于道德or利益。
華萊士最新的品牌推廣,源自官微
而華萊士在屢次碰壁后,最終摸索總結出一套全新的“合作連鎖”模式。核心就是以“門店眾籌、員工合伙、直營管理”。
“合作連鎖”模式解決了很多管理痛點。
其本質就是通過參與者的利益最大化,從而實現成本最低、效率最高、品質最佳。這和海底撈的“連住利益,鎖住管理”殊途同歸。
因此,抗風險能力特別強。(海底撈集中關店300家,是戰略決策失誤。)
餐飲經營有三大成本:租金成本、人工成本、食材成本。(現在是四大成本,新增了外賣流量成本。)
從幾大核心成本端看華萊士“合作連鎖”模式,競爭力優勢非常明顯。
首先,實現了人工成本最優。
華萊士“合作連鎖”模式嚴格規定:個人不允許100%占股,每個人的股份也不能超過單店40%,且剩下的股份需要分散到其他員工手中。
這樣一來,華萊士的每個門店便不為一人獨有,而是由一個團隊構成。
其中,華萊士每個店店長可享受優先投資入股權,員工可靈活投資,入股2.5%~40%不等。
“合作連鎖”模式下,員工提升了收入,主人翁意識增強,表面上大家各司其職,并無區別,但因為有了合伙制的約束,大家利益一致,風險分攤,可以更專心為同一個目標努力奮斗。
同時員工在經歷了從打工者到合作者的角色轉變后,自然會提升對企業的認同感,會主動提升工作積極性。 當工作變成了打拼事業,一家新店很快便能走上正軌。
華萊士的福州模式,源自餐飲o2o
其次,從租金成本來看,幾乎無負擔。
餐飲業人力成本和店鋪租金占到收入的三成及以上,因疫情停業期間,這兩項費用給企業帶來巨大壓力。
因此,大量餐飲的最佳求生策略就是直接“減免房租”,呼喚“好房東”。但這又引發另一個難題:房東如果有房貸怎么辦?
而華萊士“合作連鎖”模式的高明之處,就是用門店眾籌方式,整合了眾多資源。其中分為對內眾籌和對外眾籌。
——對內眾籌,將公司高管、核心店長及員工變為“同路人”,即從雇傭關系,轉變成合伙關系。
——對外眾籌,將供應商、門店房東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納入眾籌對象。如華萊士參股的上游供應鏈企業達8~10家。
這種把“房東”都變成合伙人的玩法,就是在風險未發生時,就設計了“利益共享,風險共擔”的共同體。當風險來臨時,門店上下游共同承擔。
最后,從食材成本看,實現了品質最佳成本最優。
華萊士憑借“合作連鎖”模式,實現了快速擴展。20多年時間,門店突破2萬家。
龐大的門店數量,實現了規模杠桿,撬動了供應鏈成本的最優。
現在的華萊士,依托背后的強大資源,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供貨管理平臺,被比喻成“做批發生意的”,把凍品、干貨、餐廚具、包裝等賣給華萊士各門店。
簡單復盤華萊士,我們可以看到,餐飲經營的長久之計,還是要降低三大成本。否則,缺少有效的方法,“長期主義”只能是黃粱一夢。
《什么值得加盟》堅持獨立的觀察和獨家的解讀。
我們不黑也不吹華萊士,更不會去“神化”華萊士的“合作連鎖”模式。
這種模式,現在甚至有個專有名稱——福建模式,跟其他福建品牌抱團,經過了市場沉浮的考驗。
而正如你所看到的,我們從“三大成本”去解讀,就是清晰地表達華萊士“合作連鎖”模式的合理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