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出關店“風波”,實現盈利,現在成了海底撈的“心頭病”。
題圖:攝圖網
撰稿:松墨
2022年8月14日,海底撈(06862.HK)發布2022上半年盈利預警,根據財務數據顯示,截止到2022年6月30日,海底撈營收預計不低于167億元,比上年同期減少不超過17%;凈虧損預計為2.25億至2.97億元,2021年同期凈利潤為9650萬元,由盈轉虧。
01
受“啄木鳥計劃”影響
上半年凈虧損超2億元
對于2022年上半年營收下降,業績預虧,海底撈表示,主要是由于2022年3月至5月,中國大陸地區新冠疫情反復,部分餐廳在一段時間內停止營業或暫停堂食服務,但仍有固定開支及員工成本產生。以及因“啄木鳥計劃”餐廳數目對比2021年同期減少。
關于凈利潤預期虧損的原因,海底撈表示,其中部分原因是,因“啄木鳥計劃”所關停門店發生的處置長期資產的一次性損失、減值損失等,約合人民幣2.55億-3.27億元。
△圖片來源:紅餐網攝
所謂的“啄木鳥計劃”,是指在2021年11月,海底撈面對突然困境而推出的收縮擴張戰略、加強內部管理的經營計劃,該計劃由公司海底撈執行董事兼副首席執行官楊利娟領導。
“啄木鳥計劃”計劃的主要內容包括:持續關注經營業績不佳的門店,包括海外門店,并相應采取改善措施;重建并強化集團部份職能部門,恢復大區管理體系;在科學考核各部門的前提下,持續向員工傳達企業文化及“雙手改變命運”的價值觀,并大力倡導愛和信任為核心的奉獻精神;適時收縮集團的業務擴張計劃。
在該計劃下,海底撈在2021年11月至12月之間,逐步關停300家左右客流量相對較低及經營業績不如預期的海底撈門店。
自2019年開始,海底撈進入瘋狂擴張階段,2019年全年新開308家門店,即便是新冠疫情爆發的2020年,海底撈依然在開店,全年開出544家門店,2021年更是新開421家門店。截止到2021年6月30日,海底撈全球門店總數達到1597家。
但與之相反的是,海底撈卻開始持續虧損,2021年營業總收入約411.12億元,同比增長43.7%,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約41.63億元,而2020年同期盈利還有3.09億元。
不僅如此,受疫情反復影響,海底撈的單店營業額開始下降,門店的運營成本隨之走高。2021年,海底撈的門店翻臺率為3次/天。而2018年至2020年的翻臺率,分別為5次/天、4.8次/天、3.5次/天,這一數字,已經是其上市以來的最低點。
此外,同店日均銷售額,從2020年的9.73萬元降至2021年的8.74萬元,同比減少10%;顧客人均消費,從2020年的110.1元降至2021年的104.7元,同比下降4.9%。
由于閉店計劃,僅2021年,海底撈處置長期資產的一次性損失、和計提的減值損失,就超過36.5億元。
根據2021年年報顯示,海底撈門店總數已經下降到1443家,其中超過90%在中國大陸地區。
02
布局外賣和預制菜業務
海底撈尋找新增長曲線自救
根據《2022中國火鍋行業數據報告》顯示,中國火鍋市場的總收入在不斷上升,2021年已達5218億元,相比2020年增長19.13%。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,2020年至2025年,中國火鍋市場,年復合增速將達到13.3%。而海底撈的市場份額僅有2.2%。
此外,2021年以來,國內火鍋賽道,在資本的加持下,競爭日益加劇。
2021年6月,巴奴獲得5億元融資,珮姐老火鍋、周師兄、朝天門碼頭等品牌,也紛紛拿到了上億元融資。同時,粵式火鍋連鎖品牌撈王,沖刺港股IPO,主營海鮮火鍋的七欣天,也在2022年1月12日遞表港交所,雖然目前招股說明書失效,首次沖刺上市折戟,但足以說明,火鍋是一個擁擠的賽道。
△圖片來源:攝圖網
如今,火鍋龍頭,更是陷入發展困境,接連不斷虧損。
為了實現扭虧,海底撈開始調整其商業策略及運作,除了持續關閉客流量相對較低及經營業績不如預期的海底撈門店,還實施措施控制租金及其他運營成本,嚴謹管理運營資金并運用信貸融資和股本融資手段,確保現金流穩健及現金狀況良好。
自“啄木鳥計劃”以來,海底撈也在尋找新的增長曲線,推出多項對應措施,成立了新的業務板塊,開始布局外賣、預制菜業務。
2021年8月,海底撈推出了小酒館新店型,并在2021年底宣布加快上新,保持全國至少一年兩次的上新節奏。
堂食之外,海底撈在2022年3月開啟了燒烤食材外送業務,同月宣布推出盲盒和數字藏品等周邊產品。
2022年6月,海底撈新成立社區營運事業部,該業務模塊通過對海底撈內外部資源的整合,形成了“外賣+社群+直播+線上商城”的社區營運模式,探索堂食服務之外的多元化餐飲服務。
預制菜洞察了解,該業務模塊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十年前的外送業務,但是此次成立的社區營運事業部,專注于堂食服務之外的多元化餐飲服務創新,嘗試在后疫情時代,部署“到家+到店”核心戰略,發揮連鎖經營和供應鏈優勢,探索和滿足新常態下的餐飲消費需求。
△圖片來源:攝圖網
目前海底撈社區營運中心以外賣、外帶業務為核心,通過社群運營、O2O實現線上線下流量整合與轉化,并持續推出有別于堂食體驗的新產品、新套餐。
2022年整個5月,海底撈全國門店提供的多種社區到家餐飲服務,累計創收近2億元,總單量超過了60萬單。
此外,在2020年初,海底撈在多個電商平臺推出了半成品菜“開飯了”,銷售16款半成品菜肴,包括宮保蝦球、辣子雞丁、番茄土豆燒牛肉、酸菜魚、大盤雞等。
△圖片來源:攝圖網
在海底撈官方微信小程序“撈點好貨”和第三方外賣平臺上線海底撈火鍋“青年套餐”,以及提供小龍蝦、酸菜魚、椒麻魚等預制菜產品。據統計,海底撈小龍蝦預制菜,在上市第一周,日銷量就達到1萬盒,受到年輕人的喜愛。未來,海底撈社區營運中心還將推出預制菜、烤串、鹵味和啤酒等產品。
海底撈認為,疫情是推動公司預制菜創新和落地的“催化劑”,在近兩年里,預制菜行業整體進入了創新高峰期,預制菜市場的體量不斷擴大,細分賽道也越來越清晰。
海底撈COO李瑜就曾表示,“疫情帶來的影響有著偶發性、突然性和不均衡性,這對餐飲企業,尤其是連鎖餐飲企業而言,所要解決的不只是堂食暫停問題,還要從全局出發,系統性地思考如何實現供應、如何解決特殊情況產生的多元需求。”
海底撈的蜀海供應鏈有著非常成熟的預制菜技術,產品從to B端轉換成to C端后,海底撈把包括包裝以及個人或者家庭用餐的多方因素考慮進去,一些預制菜新品也加入到了上海和北京的團購清單中。
作為火鍋賽道的頭部品牌,海底撈門店的規模以及上下游供應鏈等方面能力來看,海底撈在火鍋之外的預制菜開發上,其實還有很多機會。